Image Alt
2019

雲手國際論壇

主題

跨越邊界-藝術的多領域創作

簡介

跨領域創作
藝術家駐村計畫及觀眾互動創作

時間與日期

10月19日(六)10am-6pm
10月20日(日)9:30am-12pm

地點

國家藝術畫廊講堂

雲手文創基金會配合<藝件事>多元領域藝術創作的現象,發起為期2天的<雲手國際論壇>。論壇以“跨越邊界-藝術的多領域創作”為題,邀請了來自6個國家包括澳大利亞、韓國、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與馬來西亞的8位傑出藝術家、教授和製作人,從跨領域創作、藝術家駐村計畫及觀眾互動創作的角度展開對話,以期激發更多藝術創作的可能性。 2019年<雲手國際論壇>旨在實踐“5E”要素:

表達

Express

在當代藝術創作中開啟對話

交流

Exchange

建立一個知識共享平台

增強

Enhance

加強利益相關者的國際人脈網絡

經驗

Experience

推廣獨創、創造力和創新思維

參與

Engage

提高對跨領域藝術的認識

iaf-logo

雲手文創基金會

主辦單位

inxo-200x200-logo

藝件事

聯合舉行

nas-logo

國家藝術畫廊

場地合作伙伴

1-CDN_OFFICIAL

CENDANA

策略合作伙伴

furama-logo

Furama Bukit Bintang

酒店合作伙伴

論壇一: 藝術創作的跨領域實踐方法

主講者: Cheryl Stock,澳大利亞副教授

Cheryl Stock是一名資深舞蹈家、編舞家、導演、教育家及研究人員。2014年,她因在舞蹈界的卓越貢獻而榮獲澳大利亞勳章,2003年則在澳大利亞舞蹈獎榮獲終身成就獎。目前她以藝術領域的顧問身份推展工作,並持續進行學術研究、發表學術論文和評論。

2016-2018年間,她擔任澳大利亞國家戲劇藝術學院(NIDA)文化領導首任主席兼研究所主任;

2009-2016年間,她擔任世界舞蹈聯盟(WDA)秘書長一職,策劃與協調了2場全球峰會,即澳大利亞布里斯本(2008) 及 法國昂熱(2014)。

在成為全職舞者和編舞家以後,Cheryl兼任Dance North舞蹈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1985-1996),持續在國內外巡迴演出。她從1988年開始與亞洲國家展開緊密合作,一共指導了20項交流計畫。2006年起,她轉換至導演和創意製作人的身份,與澳大利亞海內外藝術家共同創作多部作品 ,如布里斯本藝術節的Accented Body (2006) 及馬六甲表演藝術節的Naik Naik (2013)。2015年,她與黃楚原合作的計畫Twilight榮獲澳大利亚舞蹈年奖。Twilight是一項集合12個社區群體、167名表演者,於湯斯維爾14個區域演出的跨世代戶外長廊表演。

作為一名學者,Cheryl也曾擔任昆士蘭科技大學舞蹈系主任(2000-2006年),並在往後8年裡擔任該大學的創意產業學院領導職務。她發表的學術課題涵括跨文化、跨學科、互動性和針對特定地點的表演,以實踐為導向的研究和文化領導。

主講者:Park Jisun,韓國Producer Group Dot製作人

Park Jisun是一名創意製作人、學者及藝術政策顧問,也是一家成立於2014年8月的獨立表演藝術製作人公司Producer Group DOT的共同創辦人。

20年間,她在表演藝術節的籌劃累積了豐富經驗,曾擔任首爾表演藝術節(SPAF)、春川國際默劇節等藝術節的總策劃,韓國藝術經營支援中心 (KAMS)總經理,首爾表演藝術博覽會(PAMS)負責人,以及為韓國劇場、舞團及音樂公司開發國際市場發展策略。作為一名創意製作人,她一直在韓國本土和國際上嘗試制作突破流派限制的跨界作品,並策劃運營了一項駐村計畫 – 韓國南元聲音藝術家駐村計畫。同時,她也在運營一項名為“互聯城市”的城市項目,該項目關註的課題包括藝術如何為城市中的人們建立聯系,以及人們如何在愈加複雜和多變的城市中與地域產生關聯。

她致力於在韓國和亞洲之間建立無等級的新網絡,共同發起了亞洲製作人平台(APP)、Circus Asian Network (CAN)和The Producer。她相信,這些新的網絡形式可以成就更健全的藝術生態系統。最近,她與藝術家展開新的探索,包括城市、邊界、藝術與技術等領域,她亦透過持續發起藝術家與非藝術家之間的合作交流,藉以探索藝術的當代性。

主講者:黃楚原,馬來西亞Toccata Studio聯合創辦人

黃楚原是一位多產的藝術家,其多元化的作品紮根於當代的藝術潮流,並超越了馬來西亞表演藝術的範疇。

他也是國際藝術節上熟悉的面孔。作為一名享譽國際的作曲家和藝術家,他的作品為他迎來了世界各地的獎學金、獎項和駐村邀約,如在法國克萊蒙費朗短片影展(2009)及斯洛伐克藝術電影節(2010)獲得電影音樂大獎。他曾獲得歌德學院提供到德國波恩進修的獎學金,並在2015年獲選參與柏林新銳營以及美國聯邦政府發起的國際青年音樂家交流計畫。他在澳大利亞Dance North舞蹈團的30週年作品。

Twilight中擔任音樂總監,並獲得澳大利亞舞蹈獎的獎項。憑著在即興創作方面的豐富經驗,他也受邀至德國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和特里爾劇場進行交流。2016年末,他受奧地利文化部邀請,前往維也納進行為期3個月的駐村計畫,並受邀至維也納藝術學院擔任客座講師。

此外,他的作品也曾在吉隆坡和台北展出。2019年,他應邀擔任倫敦即興大樂團客座指揮,並在英國皇家中央演講和戲劇學院帶領劇場即興工作坊。他與Toccata Studio的最新作品 “2020”共歷時5年,是一項受多重未來與時空旅行的概念啟發而生的多元領域表演。“2020” 既是藝術家、科學家及非表演者對未来的沉思,也是对未来的积极推展。

主持人:蔡銘仁, 新加坡戲劇顧問

蔡銘仁從事的工作與收錄檔案、詭誕人格、參與式框架下的戲劇相關。他的研究曾發表於亞洲戲劇構作網絡,電力站:藝術之家,《動態》和人類表演學國際學會 (PSi)。他的作品曾出現在新加坡國際藝術節,濱海藝術中心”小劇場季”,Amorph! Performance Art Festival ,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和Panoply Performance Laborator。他擁有紐約大學帝勢藝術學院的表演研究碩士學位,並於2012年獲得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的獎學金。他目前在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任教,並任職於PSi Future Advisory Board。 蔡銘仁是Bras Basah Open School of Theory and Philosophy的創始成員,也是運營soft/WALL/studs的成員之一。

論壇二: 藝術駐村 - 從參與者到經營者

主講者: Bilqis Hijjas,馬來西亞Rimbun Dahan舞蹈節目總監

Bilqis Hijjas自2006年起在Rimbun Dahan負責舞蹈節目的企劃指導。Rimbun Dahan是一家坐落在吉隆坡郊外的私人藝術中心,是Bilqis家族的產業並由他們自行運營,現為東南亞地區知名的藝術家駐地之一。1994年至今,Rimbun Dahan已接待上百位來自各領域的藝術家,在當地進行長達12個月的駐村計畫,讓他們能專注於拓展藝術實踐之餘,也能體驗馬來西亞的生活。這個佔地14英畝的東南亞原始植物園給人一種獨特的地域感,能引領當地住戶與大自然產生連結。除了為當代編舞家提供住所,每年也會舉辦Southeast Asian Choreolab,一項為各地新興舞者提供在地聯絡網與密集人才培訓的計畫。

Bilqis同時也是支援馬來西亞舞蹈的組織MyDance Alliance的主席,馬來亞大學表演藝術評論講師,馬來西亞表演藝術評論網站Critics Republic的編輯,亞太舞蹈新象東南亞副主席,以及亞洲舞蹈網絡的核心成員之一。 Bilqis擁有哈佛大學的社會研究文學士學位,及維多利亞藝術學院、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和紐約大學的舞蹈、人類學和藝術政治學碩士學位。

主講者:小田井真美,日本札幌天神山藝術工作室藝術進駐總監

小田井真美1966年出生於日本廣島。一直以來,她致力於藝術項目的策劃與管理、藝術家駐留計畫的規劃以及空間管理。她參與過的項目不勝枚舉,其中包括海內外多項藝術家駐留計畫,例如 S-AIR 北海道札幌藝術家駐村計畫、荷蘭藝術進駐平台TransArtists,茨城縣ARCUS駐地創作計畫和法國VISUAL ARTS FOCUS等。此外,她也參與過相關背景的研究、藝術家駐留計畫的規劃、創意活動的環境改善。現為日本札幌天神山藝術工作室藝術進駐總監。

主講者:章永佳,馬來西亞獨立藝術家

章永佳帶著畫家的感性去探索各式各樣的元素。他的創作聚焦於其國家馬來西亞-一個種族、宗教與歷史錯綜複雜交融的國家,進而將在地居住的人們的故事轉化為藝術作品。章永佳的作品涵蓋畫布上的繪畫、動植物遺骸和家用物品上的彩繪、郵票拼貼和刺繡等,藉此探索政治、宗教、文化和自然等廣泛議題。重複且複雜的手法反映了他對工藝的決心,其中付出的努力更為作品增添了深一層的意義。他非常重視所使用的素材,因為每種素材都有其自身的特徵與象徵意義。因此,當一般的物體透過煉金術般的淬煉與改造後,就會產生新的意義。

章永佳曾參與多項展覽,包括日本第三屆日本福岡亞洲藝術三年展,法國里昂當代藝術博物館的“Open SEA”,日本橫濱美術館及熊本市現代美術館的“Welcome to the Jungle” 。他曾於2008年兩次受邀到 S-AIR 北海道札幌藝術家駐村計畫進行藝術進駐,2017年透過對日理解促進交流計畫(JENESYS)再次前往。另外,他也是2011年APT Signature Art Prize的入圍者。2018年,他在吉隆坡國家藝術畫廊展出他創作生涯的多項作品。

主持人:Keni K. Soeriaatmadja,印尼努阿特雕塑公園項目總監

2002年,Keni畢業於印度尼西亞萬隆理工學院(ITB) 的藝術與設計學院,是純美術課程的陶瓷工作室畢業生。同年,她以優異學生身份獲得該校 Ganesha Prize Award的資助,前往荷蘭完成短期課程。她在阿姆斯特丹藝術學院修讀期間,主修博物館學,從中意識到博物館和藝術機構中的策展人與項目負責人所扮演的重要角色。2019年,Keni在印尼萬隆巴查查蘭大學的社會與政治學院完成了人類學碩士學位。

舞蹈和表演藝術一直是Keni在藝術平台上的重心。她從小學習巴厘島傳統舞蹈至今,並意識到印尼舞蹈及表演能夠透過傳統智慧帶出年輕一代的生命力,還能幫助培養對社會文化發展的批判性思維。因此,她創辦了名為Sasikirana Dance Camp的現代舞蹈平台,為新生代舞者提供密集培訓以提升他們在技術、知識與理論框架方面的水平。自2015年以來,Sasikirana Dance Camp每年皆在努阿特雕塑公園順利舉行。這家藝術博物館與畫廊為印尼雕塑大師Nyoman Nuarta所有,目前由Keni擔任項目總監。

小組討論

第一組 - 導師:黃楚原,Park Jisun

主題 1:如何在創作過程中保持不同元素之間的平衡?

主題 2: 觀眾在創作過程中應該被賦予什麼樣的身份?如何帶給觀眾一個全新的體驗?應該和觀眾建立什麼樣的關係?

第二組 - 導師:Cheryl Stock,蔡銘仁

主題 1: 對您來說,藝術生態中的哪些變化最為重要?您將如何與他人(跨領域與跨世代的環境)合作,以便對此變化做出貢獻?

主題 2: 跨領域合作如何闡釋超越人類的生態與人脈網絡?

第三組 - 導師:Keni K. Soeriaatmadja,Bilqis Hijjas,章永佳,小田井真美

主題 1: 您在藝術創作中使用了哪種研究方法?它對您的作品質量有多大的影响?

主題 2: 面對現今的氣候危機,藝術界如何看待搭乘飛機去工作的課題?應該用什麼樣的行為模式去應對這個新環境?這對急需流動性與國際進駐的藝術發展意味著什麼?

主題 3: 在探讨藝術進駐的构成方面,經常出現不同的意見與想法,藝術家與組織機構之間要如何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