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Alt
2019

雲手國際藝術家駐村計畫

iaf-logo

雲手文創基金會

主辦單位

kluang-logo-2

Pejabat Ahli Parlimen Kluang

支持單位

kluang2.0-logo

居鑾2.0希望社區

支持單位

雲手國際藝術家駐村計畫旨在與在地社區連接,提供一個情感與創意交織的平台,讓不同領域的藝術家有機會拓展與實踐藝術創作之餘,也讓在地的居民能夠參與及體驗藝術的實踐過程。藝術家在駐村期間將利用在地元素進行創作。過程中,藝術家與在地人對居鑾的文化遺產進行探索和藝術實踐,透過活動讓彼此建立關係,一起思考如何保護在地文化遺產。

展望

工作坊

每位藝術家分別舉辦一場工作坊,與社區民眾串聯,共同進行探索與互動。

成果展

每位藝術家將利用當地元素進行創作,並在期限內完成一項作品。

藝術家簡介

本地藝術家

李慕義

馬來西亞裝置藝術家

出生於馬來西亞巴生, 2010年獲得達爾尚藝術學院藝術文憑與倫敦密德薩斯大學藝術學士學位。他的創作大多從材料語言的角度出發,包括物質材料,概念材料和文化背景。通過現成的物品,他嘗試解釋和重構物體的特徵和效用,同時反映他對自身文化和政治背景的看法。他的作品涉及不同的媒介,如裝置、雕塑、繪畫等。

MAHEN BALA

馬來西亞影像創作者

Mahen Bala是備受好評的馬來西亞紀錄片攝影師、電影製片人和藝術家。他的主要興趣在於調查人類的經歷,以及記憶如何塑造個人和社區的歷史結構。2017年,他代表馬來西亞參加了南極洲的探險活動,隨後在國家藝術畫廊舉辦了攝影展。 2018年,他出版了《南方明信片》,這是一份關於馬來西亞鐵路記憶和歷史的全面文檔。 2019年7月舉辦的攝影展cēb bah hēp則探討了一個小土著部落與馬來西亞熱帶雨林的關係。

張蔚衡

馬來西亞多媒介藝術家

張蔚衡以體驗與實驗為關注重點,在馬來西亞進行文字和藝術創作。她熱衷於反資本主義的女權主義、圖文書和小動物。她參與了Toccata Studio “2020“和 “I’m Here Where You Are“的文本創作,也聯合創辦了兒童多元感官藝術體驗開發項目Toccapoly。她目前正在馬來亞大學攻讀英國文學碩士學位。

藝術家簡介

海外藝術家

金裕真

韓國劇場導演

金裕真是一名常駐於首爾的劇場導演、作家、舞蹈家和表演者。她是英文文學學士與戲劇研究碩士,曾接受過爵士舞、現代舞、接觸即興舞蹈、體感治療法和語音訓練的培訓。由於她對後戲劇劇場的美學感興趣,因而與不同的群體合作,創作了包括Native Speaker(2016)和Study of Butt Font(2018-)在內的表演。她被授予2015年ARKO青年藝術前沿獎,並受邀擔任2017年Theatertreffen國際論壇研究員。她的研究重點是語言、身份、跨文化主義,而她的藝術興趣則是以社區為本的研究、身心融合和跨領域研究。

黃絲敏

新加坡聲樂藝術家

黃絲敏是一位聲音藝術家,主要探討聲音記錄及觀眾互動模式的開發。她透過聲音作品、參與式表演以及被挑選入第15屆遼闊天空紀錄片電影節(美國),詩歌節(新加坡),喬治佩頓畫廊(墨爾本,澳大利亞)的一對一現場表演去表達文字、概念與經驗。她也是新加坡一家致力於電影、戲劇和文學作品構圖及聲音設計的音樂藝術工作室Artwave Studio的創意製作人。

荒悠平

日本編舞家

他過去的創作皆建立在人們平凡的生活。有些時候,他不為他的創作挑選演出場地。他在很多地方跳過舞, 比如民宿的屋頂、未開放公眾使用的公共浴室和他的家。他不僅僅跳舞,也為劇院和展覽製作歌曲。他用故事創作戲劇作品,也和許多藝術家如雕塑家、音樂家跨界合作。

工作坊

張蔚衡

<行于詩>兒童創作工作坊

<行於詩>寓意行走在詩句里,在紙上,在畫筆下,在火車軌道上,將诗、画、火车、我城、你镇、他乡都連接起來!此工作坊以詩歌和畫本為軸,引導小朋友一起探索詩畫裡的動、靜、聲、色。開放予5-8歲的小朋友,30人为满额,以華語及英語教学。

時間:8月18日,早上10點半 | 地點:廣日子

荒悠平

<舞中行走>互動工作坊

生活中,我們的肢體動作很多時候都在表達我們的情緒和想法,尤其是透過舞蹈來表達我們的思緒、想法及想像。讓我們從我們的肢體中探索感覺吧!

時間:8月18日,下午3點 | 地點:苏丹纪念堂

Mahen Bala

<記憶及遠方>文史工作分享會

口述歷史是一種通過記憶採集歷史的方式。文史工作者Mahen Bala將在這個互動工作坊中,分享如何研究和準備採訪,如何提出問題和傾聽,以及如何處理、呈現和存檔口述歷史。

時間:8月23日,早上10點 | 地點:魏利煌故居

黃絲敏

<聽見居鑾>音樂地圖工作坊

由聲樂藝術家黃絲敏帶來的<聽見居鑾-文字與音樂的交織>工作坊,將帶領參與者一起採集聲音,製作屬於居鑾的音樂地圖。

時間:8月23日,下午3點 | 地點:廣日子

李慕義

<關於裝置藝術>分享會

來自吉隆坡的李慕義將會介紹裝置藝術的來源並且從材料的角度去分享如何鑑賞當代藝術。透過著名藝術家的作品,他將會與觀眾分享討論,介紹本身的作品以及這次駐村計畫的成果。

時間:8月24日,早上10點 | 地點:居鑾永春會館

金裕真

<感受生活>互動工作坊

來自韓國的劇場導演金裕真將帶來互動工作坊,讓民眾通過聲音及動作放鬆自己,去了解及探索在地文化,找回與周遭的互動及感動。請參與者穿著舒適的鞋子和衣服,屆時將會一起練習呼吸,步行和擺動身體。

時間:8月24日,早上10點及下午3點 | 地點:廣日子

成果展

時間與日期

8月30至31日
早上10點至下午5點

時間與日期

9月1日
早上9月至下午12點

地點

南峇山
(入場免費)

李慕義

<存在與時間>

<存在與時間>由40座塔形的雕塑組成。作品利用由板廠收集的木皮與木材作為材料,並透過不同顏色、不同樹木的樹皮組合而成。由機器切過的樹皮承載著兩個時間性的痕跡。一個是樹木幾十年成長的痕跡,另一個是五秒鐘機器切過的痕跡。這讓同一個材料出現了非常有機的表皮以及非常標準的90度直線。藝術家透過材料的自身呈現,表現了自己對於居鑾市區的視覺感受。 (市區新舊建築的結合、老舊建築物維修的方式等等。)除此之外,作品也記載了三個不同的行為,一是樹木本身自然成長的行為,第二是商業目的而切割的行為,第三是藝術家藝術創作的行為。這無形中也表現了藝術家對於馬來西亞小鎮的期望,即自然、生機以及文化藝術的共同成長。

張蔚衡

<詩行遠>

<詩行遠>是由六首受居鑾和周邊小鎮啟發的詩句所組成的紙結構,來探索詩句的可塑性及流動性。紙結構可以自由拼湊,它在這裡可視為文字的載體,而詩句以斷斷續續的方式呈現,好讓它們能重新組合成新的或者多元的詩句,並在紙結構中移動及遊走。歡迎民眾參與,把詩句連接起來,或者重新組裝紙結構和重新設想文字路徑,讓詩句能夠融合並完整。

金裕真

<任意的和諧>

沒有腳本,沒有預定的動作,但充滿了意識和互動。通過喚醒感官,表演者只需聆聽、接收並回應南峇山周遭的人與環境,創造任意的和諧。這個展示由居鑾的在地居民就地呈現,歡迎民眾前來參與,並成為這股活力的一部分。你不需要計劃任何事情,因為我們的身體自有答案。

荒悠平

<離此好遠>

我將用竹子來呈獻一支舞蹈。一切都在變化。時代正在發生變化,與你同在的人正在變化,許多規則正在發生變化。你也在改變。即使看起來沒有任何事情發生,在我的演出期間,你依然產生了微小的變化。

Mahen Bala

<居鑾島發生了什麼事(?)>

這篇圖文故事是一個實驗,訴說居鑾曾經是一座島的虛構歷史。通過兩組照片(昨天和今天),民眾將經歷過去和現在的旅程,探索1945年8月間兩天的回憶,當時“颶風”吹走了大半個居鑾島。

黃絲敏

<小城咖啡故事>

如果居鑾有一首歌,聽起來會是怎麼樣的呢?一起來聽黃絲敏與<聽見居鑾>音樂地圖工作坊參與者的聯合創作,一首屬於居鑾的歌吧!

精彩回顧